淮南新闻综合广播(FM101.8)
淮南交通文艺广播(FM97.9)
淮南音乐故事广播(FM104.9)
淮南新闻综合频道(淮南-1)
淮南经济生活频道(淮南-2)
淮南时尚娱乐频道(淮南-3)
淮南人民广播电台前身为淮南煤矿职工广播电台,1950年3月12日试播,同年4月获中央新闻总署广播事业局批准,台址在九龙岗新雅村。
每日播音一次,设置有《矿区新闻》、《职工教育》、《工矿企业介绍》等6个节目。工作人员只有七八人,以后逐步增加到30多人。电台下设编辑、播音、机务、文艺和行政5个组。
1951年4月1日淮南煤矿职工广播电台改名为淮南人民广播电台。1952年底,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开播,淮南人民广播电台于1953年5月16日奉命停播。1957年夏,开始筹建市农村广播站,对农村进行扩网。原撤销的广播电台改为淮南矿区广播站,负责市区广播。市农村广播站1958年1月开播,每天播音9个多小时,星期天播10个半小时。除转播中央电台、省电台节目外,自办节目有《新闻》、《文艺》、《科学知识》、《天气预报》等,也录制、播放一些地方性文艺、戏曲等节目。
1959年12月,市委决定恢复淮南人民广播电台,1960年2月25日正式播音。电台内设机构为编辑部、发射机房和行政三部分。每天播音3次,全天播音8个多小时。自办节目有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、《新闻》、《全市各广播站联播节目》;专题性节目有《在工交财贸战线上》、《技术新春满园》、《科学和卫生》;文艺节目有《每周一歌》、《教唱歌》、《音乐》,还重点办了《百花宫》,以播市内业余剧团节目为主。根据省统一部署,淮南人民广播电台于1964年7月1日停播。
1964年上半年在市农村广播站的基础上筹办市广播站,下设机构有编辑部、播音组、技术组和办公室。为了解决信号问题,省电台把自装的第一台50瓦调频发射机调给淮南,在全省第一次使用调频广播,开创了有线、无线相结合的先例。按时转播中央电台、省电台节目,自办节目有《淮南新闻》、《文艺》、《专题》、《天气预报》。1966年底,市广播站实行军管。到1967年上半年,市广播站处于随意播音状态,调频电台执照被公安部收回。1967年10月市广播站调频电台又恢复播音。
1967年春至1970年10月,市广播站与《淮南报》合并为淮南新闻战线,呼号仍为淮南市广播站。1970年11月,市广播站与《淮南报》分开,与矿务局广播站合并。1973年12月又分开,自办了《全市各广播站联播》、《对工人广播》、《对农村广播》等。
1980年以后,随着高楼兴起,道路拓宽,城市有线广播线路损坏严重。到1982年底,市广播站到各县区的广播线路全部中断,市广播站失去了有线广播的功能。1983年1月1日市调频电台开播。
1983年,在市广播站的基础上筹办广播电台,并于当年12月1日开播。市广播站和淮河以南4个区站全部撤销。恢复播音的淮南人民广播电台,发射天线为高达63米的钢管天线;录音、播控设备比较齐全。使用频率648千赫,波长462.96米,每天播音8小时20分钟,自办节目有《新闻》、《今日淮南》、《对农村广播》、《学习漫谈》、《文化原地》等。
1987年至1990年,电台内设机构为总编室、办公室、文艺部、新闻部、专题部、技术部、经济信息部。共有职工53人,其中采编人员39人,机务人员14人。节目有《淮南新闻》、《简明新闻》、《听众之友》、《听众点播》等几十种,并且每年推出新的节目。每天播音10个半小时,成为具有编排制作各类节目能力的市级骨干台。
2003年8月28日,一个清脆宏亮的声音闪现在浩瀚无垠的电波中,淮南交通文艺台随着无线电波传遍万户千家。交通资讯、文艺欣赏、时尚生活紧紧与您相伴,共同守候这730个日日夜夜。
淮南交通文艺台就像一个蹒跚着的婴儿,伴着您的呵护、您的关爱,一步一个脚印、踏踏实实地走进了广播新时代。从广播里我们相识、相知,从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到熟悉彼此呼吸的知己,730个日日夜夜一路相伴,风雨兼程。
淮南交通文艺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、在各协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年轻团队的不懈努力下,已成为我市名牌栏目众多、收听率甚高的主流媒体,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。
淮南交通文艺台通过精办栏目和多种形式的包装推广活动,使媒体资源不断优化,节目常听常新,受到广大听友热情赞誉。
感谢网友 dqhh 提供以上节目。